每年一到三月份,我就不自觉地患上花开焦虑症,常常是一个星期之内,花开了一拨又一拨,等到周末得空去植物园的时候,早已错过了这个那个的花期。而其中最令我头大的,就是蔷薇科的樱、杏、桃、李、梨、海棠,他们开花集中,形态相似,要准确区分谁是谁,完全是件高难度的事。而植物与他物不同,若是错过这一季的花开,再等,便是来年。今年发了狠心,晴朗日一定前往植物园,一趟又一趟,再加上在乡村几日,仔细研究花开形态,叶形树姿,向老农确认植物品种,总算是把它们一一认清,在这里作个总结,若有不对的,还请大家指正。
注:参考书目《园林树木学》,也有部分资料来源互联网,经整理得出如下总结。
简单的各蔷薇科植物辨识要点:
梅:开花最早,一年生枝绿色,树皮粗糙苍劲,无花梗,先开花后长叶。
桃:三芽并生,花大,无花梗,树皮粗糙,常有瘤状疙瘩,花叶同放。
梨:树皮粗糙,花白色,花瓣5,花药褐色,花两三朵簇生,有花梗,花叶同放。
李:花白色,花形最小,浓密簇生,花瓣5,有花梗。叶柄有腺点。
杏:花较梅大,成簇开放。小枝红褐色。花单生无梗;花萼鲜绛红色,萼片花时反折;花先叶开放。
樱:树皮紫褐色,光滑有横纹。花梗长,萼筒肿大,花先端有凹口。叶基部有腺点。先开花后长叶。
1、樱花
(1)日本早樱 Prunus subhirtella Miq.
蔷薇科梅(樱)属,落叶小乔木,高5m,枝斜上生长,树姿优美。干皮红褐色,呈细密横纹状,老树皮则纵裂;新枝有伏毛。叶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8cm,宽2~4cm,叶端呈短尾状尖头,叶基楔形,叶缘有毛锯齿,齿端有小腺体,叶片基部有黄白色腺体。叶的两面特别是背脉上有显著伏毛;叶柄有伏毛;托叶披针形。花2~5朵排成无总梗的伞形花序;红或淡红色,径2~2.5cm,花蕾红色,花瓣圆形,5枚,瓣端凹头,花梗长0.5~2cm。花期3月,先花后叶。
(2)日本晚樱 Prunus lannesiana Wils.
蔷薇科梅(樱)属,落叶乔木,高达10m。干皮淡灰色,较粗糙;小枝较粗壮而开展,无毛。叶常为倒卵形,长5~15cm,宽3~8cm,叶端渐尖,呈长尾状,叶缘锯齿单一或重锯齿,齿端有长芒,叶被淡绿色,无毛;叶柄上部有一对腺体,叶柄长1~2.5cm;新叶无毛,略带红褐色。花形大而芳香,单瓣或重瓣,常下垂,分红或近白色;1~5朵排成伞房花序。花之总梗短,长2~4cm,有时无总梗,花梗长1.5~2cm,均无毛。花瓣端凹形。花期长,4月下旬开放,花与叶同放。
樱花与杏花桃花梅花等其他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花不是直接长在枝条上,而是先开出小软花托,然后再开花,另外,花瓣的尖端有花缺。
日本早樱与梨花、海棠花的最大区别在于,早樱基本是先花后叶,梨花、海棠为花叶同放;早樱树皮红褐色,光滑并有细密横纹,梨树皮粗糙;早樱树姿开展,海棠树姿峭立。
2、杏 Prunus armeniaca L.
蔷薇科梅(樱)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m,树冠圆整。干皮暗灰褐色,小枝红褐色或褐色,无顶芽,冬芽2-3枚簇生。叶广卵形至近圆形,长5-10cm,宽4-8cm,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缘具圆钝锯齿,叶表光滑,两面无毛或北面脉腋有簇毛,叶柄多带红色,长2-3cm,近叶基处有1-6腺体,花两性,单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鲜绛红色,狭圆筒形,萼片花时反折;花单生,先叶开放,白色或微红,径2.5cm。花期3月,果熟6-7月。
早春开花,先花后叶;可与苍松、翠柏配植于池旁湖畔或植于山石崖边、庭院堂前,极具观赏性。 观察看来,杏花大多成簇状开放,一簇挤在一起的,开花时无叶,花瓣大多单数5瓣,花蕊比较长。
3、梅 Prunus mume.
蔷薇科梅(樱)属,落叶乔木,高约5-10米,树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细而无毛,多为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长4~10cm,先端渐长尖或尾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多仅叶背脉上有毛。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有芳香,于早春先叶而开。花瓣5枚,也有重瓣品种。
梅花和杏花、桃花一样没有花梗,但有硬萼,桃花没有,这个是最直观的区别。硬萼就是花根部的那个花托,有硬硬的萼,并且花瓣5瓣的就是梅花;但凡花枝上有叶子的,一定不是梅花;梅花在初冬开放,而桃花是开在初春,相差一个季度; 梅花香味浓烈,而桃花香味清甜; 梅花的“蜡”质感很强,桃花的“纸”质感很强,简单说就是梅花花瓣比较硬,桃花花瓣比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