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余录

游乐猫 2011-7-22 833

以前对于张爱玲总是敬而远之,大概是因为那张经典的照片吧,不知为什么只敢仰望而不敢去品读。于是现在都大学了,才接触她一点点。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毕竟我读她的作品太少,几篇散文而已。她是独立的,她有自己的智慧,不与人亲近,散发清冷的气息,可我感觉到孤寂。我仍然只敢佩服和仰望,也许这一辈子都不敢去细细了解,但心无法不被牵动。
我的老师说,她第一次看见“烬余录”三个字时,有劫后余生之感,读了文章却品出另一番滋味。我想老师是乐观的,一如讲台之上用抑扬顿挫的嗓音侃侃而谈,,生活中必然也总是神采飞扬。而我却不同,“烬余”二字让我感到隐隐刺痛。烬余烬余,烧过之后,余下的是死灰,毫无生气,灰暗地在地上铺一层,一阵风就能主宰们。我只觉得灰暗无力。
感谢传统文学修养张老师引导我以及同学们去认识张爱玲,认识文学。
1.(这个大概大家都比较熟悉)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爱》
2.--在香港,我们韧得到开战的消息的时候,宿舍里的一个女同学发起急来,道:“怎么办呢?没有适当的衣服穿!”她是有钱的华侨,对于社交上的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行头,从水上跳舞会到隆重的晚餐,都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她没想到打仗。后来她借到了一件宽大的黑色棉袍,对于头上营营飞绕的空军大约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逃难的时候,宿舍的学生“各自奔前程”。战后再度相会她已经剪短了头发,梳了男式的菲律宾头,那在香港是风行一时的,为了可以冒充男性。
--至于我们大多数的学生,我们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可以打个譬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能够不理会的,我们一概不理会。出生人死,沉浮于最富色彩的经验中,我们还是我们,一尘不染,维持着索日的生活典型。
--同学里只有炎樱胆大,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回宿舍后又独自在楼上洗澡,流弹打碎了浴室的玻璃窗,她还在盆里从容地泼水唱歌,舍监听见歌声,大大地发怒了。她的不在乎仿佛是对众人的恐怖的一种讽嘲。
--飞机继续掷弹,可是渐渐远了。警报解除之后。大家又不顾命地轧上电车,唯恐赶不上,牺牲了一张电车票。
--在炮火下我看完了《官场现形记》。小时候看过而没能领略它的好处,一直想再看一遍。一面看,一面担心能够不能够容我看完。宇印得极小,光线又不充足,但是,一个炸弹下来,还要眼睛做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记得香港陷落后我们怎样满街的找寻冰淇淋和嘴唇膏。我们撞进每一家吃食店去问可有冰摸琳。只有一家答应说明天下午或许有,于是我们第二天步行十来里路去践约,吃到一盘昂贵的冰淇琳,里面吱格吱格全是冰屑子。街上摆满了摊子,卖胭脂、西药、罐头牛羊肉,抢来的西装、绒线衫,累丝窗帘,雕花玻璃器皿,整匹的呢绒。我们天天上城买东西,名为买,其实不过是看看而已。从那时候起我学会了怎样以买东西当作一件消遣。——无怪大多数的女人乐此不疲。
--我们立在摊头上吃滚油煎的萝卜饼,尺来远脚底下就躺着穷人的青紫的尸首。
--在医院里,各个不同的创伤就代表了他们整个的个性。每天敷药换棉花的时候,我看见他们用温柔的眼光注视新生的鲜肉,对之仿佛有一种创造性的爱。
--我们倒也不怕上夜班、虽然时间特别长,有十小时。夜里没有什么事做。病人大小便,我们只消走出去叫一声打杂的:“二十三号要屎乓。”(“乓”是广东话,英文pan盆的音译)或是“三十号要溺壶。”我们坐在屏风背后看书,还有宵夜吃,是特地给送来的牛奶面包。唯一的遗憾便是:病人的死亡,十有八九是在深夜。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
--《烬余录》
最新回复 (2)
  • 木卫三 2011-8-5
    2
    记得看初中时看张爱玲的《半生缘》,那时年纪小,看过之后心中有好大一问,明明写的是爱情,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恋,可是一个爱字,一个喜欢都没有,却写的那么缠绵细腻。十分叹服
  • 游乐猫 2011-8-7
    3
    回复 2 楼 木卫三
    张爱玲太特别了
返回